plc控制系统对外的联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。
(1)系统在被写入或读出用户程序时的通信。当编写完成用户软件之后,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将程序下载到PLC中,或是为了修改原来的软件,将程序上传到计算机上,都不过是简单的通信。
(2)系统与它的上位机或其他打印设备之间的通信。
(3)系统与配套的人机界面之间的通信。该部分待讨论人机界面时再具体说明。
(4)进入控制网络。PLC系统一般都是工作在控制系统的最底层,也就是最接近被控设备的现场。如果配置专用的通信接口,可以方便地将其融入网络中。
(5)紧急干预。系统不可能保证永远不出现故障。为了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,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,首先必须设计好出现故障时的应对措施。PLC系统内部设计的监控系统,故障处理系统只能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。这是建立在PLC自身正常的前提之下的,而这个前提并非绝对可靠。因此外部的紧急干预是不可缺少的。通常采取的措施如下。
1)设立“打更”电路。正常工作的系统,会不断地向外报告自己“平安无事”,否则系统的外部电路将自动采取干预措施。
2)设计冗余系统。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系统,特别是那些中断工作时后果严重的系统,设立热备用的冗余系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。尽管此举可能要增加一些成本。
3)为了应对突发事件,现场必备不依靠任何中间手段即能紧急停车的装置。人工干预仍不失为最后一道防线。所以系统一般都在十分方便的位置,设有标志鲜明的“紧急停车”按钮。
“人机界面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些不顺耳。因为它是直译过来的,暂且用之。实际上它是对所有用于人和各种机器、设备、装置等之间,进行信息交换的方法、工具、平台和设备的统称。其中的关键是“信息交换”。通俗而具体地说就是“接受人的指令和向人汇报情况”。这里的“指令”和“情况”,就是特定的“信息”。使得包括设备和人在内,共同组成一个大的闭环系统。只要缺少了这个“界面”环节,人类就只能听天由命。因为人既无法了解情况,也无法进行人工干预,故称为“不可或缺”。总而言之,“人机界面”是完成“人机对话”的工具。
在自然界中,作为各种信息的载体,各种信息的表达形式,各种信息的能量形态,各种信息的交换形式,不胜枚举。用于奇百怪来形容都尚嫌不够。可是能够用来直接与人进行交流的方式却区区可数。人的能力太有限了。“造物主”实在是太吝啬。除了可见光谱,我们什么也看不见。除了频率很窄的一段振动,我们什么也听不见。对于能够感受我们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更是十分有限。总之,我们的原始本能仅够维持作为动物生存的水平。幸亏上帝还算“仁慈”,他给了我们一个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,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脑。我们敢于异想天开,已经创造出,并且将继续创造出更多的工具。使我们手和眼的功能几乎得以无限延伸,而这些工具的最后一个环节,就是“人机界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