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地体是指埋入地中并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,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种。自然接地体是指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件、杆塔基础和拉线等。人工接地体是指专门敷设的金属导体。按照敷设方法的不同,又分为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两种。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。接地体的长度和根数根据接地电阻值的要求确定。
接地体的埋深应不小于0.6m。为了减少相邻接地体之间的屏蔽作用,接地体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m。
垂直接地体垂直敷设于地中。一般采用角钢或钢管,为了使接地体与大地联结可靠,接地体的长度不宜小于2m。为了减少接地电阻,确保接地可靠,接地体不宜少于两根。为了减少接地体间的屏蔽作用,提高利用系数,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其长度的两倍。为充分发挥接地体的散流作用,接地体顶端距地面应不小于0.6m。
接地线是指电力设备、避雷线、避雷器或架空送电线路杆塔与接地体连接的金属导体。
接地体和接地线的规格,既要满足热稳定性的要求,又要能承受一定年限的腐蚀。其最小规格见表1规定。
种类 | 规格及单位 | 地上(屋外) | 地下 |
---|---|---|---|
圆钢 | 直径(㎜) | 6 | 8 |
扁钢 | 截面(mm2) | 48 | 48 |
厚度(㎜) | 4 | 4 | |
角钢 | 厚度(㎜) | 2.5 | 4 |
钢管 | 管壁厚度(㎜) | 2.5 | 3.5 |
对于南方湿热地区、盐碱地区或其他严重腐蚀地区,应适当加大截面,或采取热镀锌、热镀锡措施。
接地体和接地线总称为接地装置,其作用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,并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扩散,以保护送电线路的正常运行。
接地装置的型式,有设计部门根据土壤电阻率及允许的接地电阻(见表2)确定。
土壤电阻率ρ(Ω·m) | ρ≤100 | 100<ρ≤500 | 500<ρ≤1000 | 1000<ρ≤2000 | ρ≥2000 |
允许工频电阻(Ω) | 10 | 15 | 20 | 25 | 30 |
有关具体规定不述。
在土壤电阻率ρ≤100Ω·m的潮湿地区,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表1-7中规定,可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自然接地(包括铁塔基础以及钢筋混凝土杆埋入地中的杆段和底盘、拉线盘等),不必另人工接地装置,但发电厂、变电所的进出线地段除外。在居民区,如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,也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。
在100<ρ≤300Ω·m的地区,除了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的自然接地外,还要另设人工接地装置。
在300<ρ≤2000Ω·m的地区,一般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,在耕地中的接地体,应深埋在耕地深度以下。
在ρ≥2000Ω·m的地区,可采用6~8根总长度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,或连续伸长接地体。放射形接地体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