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课:数据传送类指令分析
数据传送类指令的通用格式是:
MOV<目的操作数>,<源操作数>
源操作数可以是:累加器A、通用寄存器Rn(n=0-7)、直接地址direct、间接地址和立即数;
目的操作数可以是:累加器A、通用寄存器Rn(n=0-7)、直接地址direct和间接地址;
数据传送指令共有29条,数据传送指令一般的操作是把源操作数传送到目的操作数,指令执行完成后,源操作数不变,目的操作数等于源操作数。如果要求在进行数据传送时,目的操作数不丢失,则不能用直接传送指令,而采用交换型的数据传送指令,数据传送指令不影响标志C,AC和OV,但可能会对奇偶标志P有影响。
[1]. 以累加器A为目的操作数类指令(4条)
这4条指令的作用是把源操作数指向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。有直接、立即数、寄存器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:
MOVA,direct ;(data)→(A) 直接单元地址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,direct是直接地址
MOVA,#data;#data→(A) 立即数送到累加器A中
MOVA,Rn;(Rn)→(A) Rn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,Rn=R1-R7
MOVA,@Ri ;((Ri))→(A) Ri内容指向的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,Ri=R0或R1
下面举个例子跟大家说明:
MOVA,R1 ;将工作寄存器R1中的值送入到累加器A中,R1中的值保持不变。
MOVA,50H;将内存50H单元中的值送入到累加器A中,50H单元中的值保持不变。
MOVA,@R1;先看R1中是什么值,把这个值当做地址,并将这个地址单元中的值送入累加器A中,前面我们已学过,这是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。
[2]. 以寄存器Rn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(3条)
这3条指令的功能是把源操作数指定的内容送到所选定的工作寄存器Rn中,源操作数不变。有直接、立即和寄存器寻址方式:
MOVRn,data ;(data)→(Rn) 直接寻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寄存器Rn中
MOVRn,#data;#data→(Rn) 立即数直接送到寄存器Rn中
MOVRn,A;(A)→(Rn) 累加器A中的内容送到寄存器Rn中
[3]. 以直接地址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(5条)
这组指令的功能是把源操作数指定的内容送到由直接地址data所选定的片内RAM中。有直接、立即、寄存器和寄存器间接4种寻址方式:
MOVdata,data ;(data)→(data) 直接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直接地址单元
MOVdata,#data ;#data→(data) 立即数送到直接地址单元
MOVdata,A ;(A)→(data) 累加器A中的内容送到直接地址单元
MOVdata,Rn;(Rn)→(data) 寄存器Rn中的内容送到直接地址单元
MOVdata,@Ri ;((Ri))→(data) 寄存器Ri中的内容指定的地址单元中数据送到直接地址单元
试比较一下MOV50H,#60H与MOV50H,60H的区别
[4]. 以间接地址为目的操作数的指令(3条)
这组指令的功能是把源操作数指定的内容送到以Ri中的内容为地址的片内RAM中。有直接、立即和寄存器3种寻址方式:
MOV@Ri,data;(data)→((Ri)) 直接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以Ri中的内容为地址的RAM单元
MOV@Ri,#data ;#data→((Ri)) 立即数送到以Ri中的内容为地址的RAM单元
MOV@Ri,A ;(A)→((Ri)) 累加器A中的内容送到以Ri中的内容为地址的RAM单元
试比较一下MOV R0,20H与MOV@R0,20H的区别
[5]. 查表指令(2条)
这组指令的功能是对存放于程序存储器中的数据表格进行查找传送,使用变址寻址方式:
MOVCA,@A+DPTR ;((A))+(DPTR)→(A) 表格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
MOVCA,@A+PC ;((PC))+1→(A),((A))+(PC)→(A) 表格地址单元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
本指令是将ROM的数据送入A中,本指令也被称为查表指令,常用此指令来查一个已做好在ROM中的表格。
说明:
1、此条指令引出了一个特殊的寻址方式,即变址寻址,在上节课时我们已进行过讲解,本指令是要在ROM的一个地址单元中找出数据,显然必须知道这个单元的地址,这个单元的地址是这样确定的:在执行本指令立脚点DPTR中有一个数,A中有一个数,执行指令时,将A和DPTR中的数加起来,就成为要查找单元的地址。
2、查找到的结果被放在A中,因此,本条指令执行前后,A中的值不一定相同。
例:有一个数在R0中,要求用查表的方法确定它的平方值(此数的取值范围是0-5)
MOVDPTR,#TABLE
MOVA,R0
MOVC A,@A+DPTR
TABLE:DB 0,1,4,9,16,25
设R0中的值为2,送入A中,而DPTR中的值则为TABLE,则最终确定的ROM单元的地址就是TABLE+2,也就是到这个单元中去取数,取到的是4,显然它正是2的平方。其它数据也可以类推
标号的真实含义: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,我们使用了标号来替代具体的单元地址。事实上,标号的真实含义就是地址数值。在这里它代表了0,1,4,9,16,25这几个数据在ROM中存放的起点位置。我们经常看到的指令,如LCALL DELAY指令中,DELAY则代表了以DELAY为标号的那段程序在ROM中存放的起始地址。事实上,CPU正是通过这个地址才找到这段程序的。
可以通过以下的例子再来看看标号的含义:
MOVDPTR,#100H
MOVA,R0
MOVC A,@A+DPTR
.....
ORG0100H
DB 0,1,4,9,16,25
如果R0中的值为2,则最终地址为100H+2为102H,到102H单元中找到的是4。这样应看明白了吧?
那么为什么不这样写程序,要用标号呢?不是增加疑惑吗?
如果这样写程序的话,在写程序时,我们就必须确定这张表格在ROM中的具体的位置,如果写完程序后,又想在这段程序前插入一段程序,那么这张表格的位置就又要改变了,要改为ORG100H这句话了,我们是经常需要修改程序的,那么麻烦,所以就用标号来替代,只要一编译程序,位置就自动发生变化,我们把这个麻烦的事交给计算机去做了。
[6]. 累加器A与片外数据存储器RAM传送指令(4条)
这4条指令的作用是累加器A与片外RAM间的数据传送。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:
MOVX@DPTR,A;(A)→((DPTR)) 累加器中的内容送到数据指针指向片外RAM地址中
MOVXA, @DPTR ;((DPTR))→(A) 数据指针指向片外RAM地址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
MOVXA, @Ri ;((Ri))→(A) 寄存器Ri指向片外RAM地址中的内容送到累加器A中
MOVX@Ri,A;(A)→((Ri)) 累加器中的内容送到寄存器Ri指向片外RAM地址中
说明:
1、在89C51中,与外部存储器RAM打交道的只可以是累加器A,所有需要送入外部RAM的数据必须要通过A送出去。而所有要读入外部RAM中的数据也必需要通过A读入。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外部RAM的区别了。
内部RAM间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递,而外部则不行。比如,要将外部RAM中某单元(设为110H单元的数据)送入另外一个单元(设为200H单元),也必须要先将110H单元中的内容读入A,然后再送入200H单元中去。
2、要读写外部的RAM,当然也必须要先知道RAM的地址,在后两条指令中,地址是被地址放在DPTR中的,而前两条指令,由于Ri(即R0或R1)只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,所以只能提供低8位地址,因为有时扩展的外部RAM的数量比较少,少于或等于256个,就只需提供8位地址就足够了。请大家再复习下我们前面《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》这节课。
3、使用时应当首先将要读或写的地址送入DPTR或Ri中,然后再用读写命令。
例:将外部RAM中100H单元中的内容送入外部RAM中200H单元中。
MOVDPTR,#0100H
MOVX A,@DPTR
MOVDPTR,#0200H
MOVX @DPTR,A
[7]. 堆栈操作类指令(2条)
这4类指令的作用是把直接寻址单元的内容传送到堆栈指针SP所指的单元中,以及把SP所指单元的内容送到直接寻址单元中。这类指令只有两条,下述的第一条常称为入栈操作指令,第二条称为出栈操作指令。需要指出的是,单片机开机复位后,(SP)默认为07H,但一般都需要重新赋值,设置新的SP首址。入栈的第一个数据必须存放于SP+1所指存储单元,故实际的堆栈底为SP+1所指的存储单元。
PUSHdata ;(SP)+1→(SP),(data)→(SP) 堆栈指针首先加1,直接寻址单元中的数据送到堆栈指针SP所指的单元中
POPdata;(SP)→(data)(SP)-1→(SP), 堆栈指针SP所指的单元数据送到直接寻址单元中,堆栈指针SP再进行减1操作
第一条指令称为推入,就是将direct中的内容送入堆栈中,第二条指令称为弹出,就是将堆栈中的内容送回到direct中,推入指令的执行过程是:首先将P中的值加1,然后把SP中的值当做地址,将direct中的值送入以SP中的值为地址的RAM单元中去。
例:
MOVSP,#5FH
MOVA,#100
MOVB,#20
PUSH ACC
PUSH B
执行第一条PUSH ACC指令是这样的:将SP中的值加1,即变为60H,然后将A中的值送到60H单元中,因此执行完本条指令后,内存60H单元中的值就是100,同样执行PUSH B时,是将SP+1,即变为61H,然后将B中的值送入到61H单元中,即执行完本条指令后61H单元中的值变为20。
POP指令的执行也是这样的,首先将SP中的值做为地址,并将此地址中的数送到POP指令的那个direct中,然后SP减1。
接上例:
POPB
POPACC
则执行过程是:将SP中的值(现在是61H)作为地址,取61H单元中的数值(现在是20),送到B中,所以执行完本条指令后B中的值是20,然后SP减1,因此本条指令执行完后,SP的值变为60H,然后搪行POP ACC,将SP中的值(60H)作为地址,从该地址中取数(现在是100),并送到ACC中,所以执行完本条指令后,ACC中的值是100。
这有什么意义呢?ACC中的值本来就是100,B中的值本来就是20,是的,在本例中,的确没有意义,但在实际工作中,则在PUSH B后往事要执行其它的指令,而且这些指令会把A中的值,B中的值改掉,所以在程序结束,如果我们要把A和B中的值恢复原值,那么这些指令就没有意义了。
还有一个问题,如果我们不用堆栈,比如说在PUSHACC指令处用MOV 60H,A在PUSHB处用指令MOV61H,B,然后用MOVA,60H,MOVB,61H来替代两处POP指令,不也是一样吗?是的,从结果上看是一样的,但从过程看是不一样的,PUSH和POP指令都是单字节,单周期指令,而MOV指令则是双字节,双周期指令,更何况,堆栈的作用不止于此,所以一般的计算机上都设有堆栈,而我们在编写子程序,需要保存数据时,通常不采用后面的方法,而是用堆栈的方法来实现。
例:写出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
MOV30H,#12
MOV31H,#23
PUSH 30H
PUSH 31H
POP30H
POP31H
结果是30H中的值变为23,而31H中的值则变为12。也就是两者进行了数据交换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:使用堆栈时,入栈的书写顺序和出栈的书写顺序必须相反,才能保证数据被送回原位,否则就出错了。
另外特别注意事项:
进行堆栈操作时,我们不能:
PUSHR0
PUSHR1
而只能:
PUSH00H
PUSH01H
POP也是一样。
[8]. 交换指令(5条)
这5条指令的功能是把累加器A中的内容与源操作数所指的数据相互交换。
XCHA,Rn;(A)←→(Rn)累加器与工作寄存器Rn中的内容互换
XCHA,@Ri ;(A)←→((Ri))累加器与工作寄存器Ri所指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互换
XCHA,data;(A)←→(data)累加器与直接地址单元中的内容互换
XCHD A,@Ri;(A3-0)←→((Ri)3-0)累加器与工作寄存器Ri所指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低半字节互换
SWAP A;(A3-0)←→(A7-4)累加器中的内容高低半字节互换
[9]. 16位数据传送指令(1条)
这是89C51单片机唯一的一条16位立即数传递指令,其功能是将一个16位的立即数送入数据指针DPTR中去。其中高8位送入DPH,低8位送入DPL。
MOVDPTR,#data16;#dataH→(DPH),#dataL→(DPL)16位常数的高8位送到DPH,低8位送到DPL
例如:MOV DPTR,#2345
则执行完程序后,DPL中的值为23,DPL中的值为45。
导读:目前正在解读《51单片机指令系统:数据传送(5)》的相关信息,《51单片机指令系统:数据传送(5)》是由用户自行发布的知识型内容!下面请观看由(电工学习网 - www.9pbb.com)用户发布《51单片机指令系统:数据传送(5)》的详细说明。
提醒:《51单片机指令系统:数据传送(5)》最后刷新时间 2023-07-10 03:57:19,本站为公益型个人网站,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信息,不进行任何商业性质的盈利。如果内容、图片资源失效或内容涉及侵权,请反馈至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本站只保证内容的可读性,无法保证真实性,《51单片机指令系统:数据传送(5)》该内容的真实性请自行鉴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