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强化事前控制,优化操作空间
应针对变电设备类型、变电运行方式制定防误操作手册,将手册发放给运行人员,确保运行人员在进行变电操作前能够知晓存在的危险点及风险点,并组织运行人员分析及讨论变电操作中存在的危险点,以强化防误操作意识。
在操作前要求运行人员认真填写与审核操作表、标准化运行指导书,以防范红线操作行为,同时应禁止无票操作行为。对于较为复杂的变电操作,在操作前应评估运行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否胜任工作任务,必要时可安排第二监护或重新安排运行人员,并询问相关人员是否明确停电范围、操作任务、标示牌及遮拦设置位置、挂地线组数、防触电及带电作业保护措施、投切自动装置或保护装置的顺序等。在操作前还应检查录音笔、五防钥匙及工器具,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消缺。
另一方面,应注意优化作业空间及操作环境。可以按照操作顺序、使用频率布置作业空间中的操纵装置,使运行人员可以在不走空路的基础上有序完成变电操作。同时可以根据运动学、生理学及生物学原理布置空间中的操作按钮、刀闸、控制器、工具及设备等,将常用的仪器仪表、变电设备布置在便于观察及操作的范围内,同时要配备足够的计算机,保证作业空间平面布置形式符合安全生产要求,减少疲劳操作。
此外,应减少操作空间中的不良环境因素,如有害气体、噪声等,确保有害气体含量、噪声音量及照明条件达到工业卫生管理标准,同时为运行人员提供较为舒适的工作台椅。
2.利用标识强化操作管理,减少设备技术缺陷
首先,可以在保护装置中加装指示灯,利用指示灯标识变电运行状态,加装的指示灯应包括报警指示灯、动作信号指示灯、变电运行状态指示灯、跳闸指示灯及合闸指示灯等,同时利用特殊图形符号区别不同的指示灯,在指示灯旁粘贴简短说明,例如指示灯的绿闪说明、红闪说明、常闪说明、常亮红说明及常亮绿说明等,以提升变电运行巡视质量。
其次,应采用不同的颜色严格区分接线柜中的各类接线端子,包括合闸回路、分闸回路、启动回路、电压回路及电流回路等,同时将颜色说明张贴在屏柜后门,以提高变电运行人员辨识二次回路的敏感度。
另一方面,要注意定期检修操作设备,及时淘汰老化设备,并减少设备存在的技术缺陷。在完善设备技术时,应考虑到一次变电设备、二次变电设备的运行特点,运用科学的技术改造方案减少设备存在的缺陷,从而有效防范事故隐患。
例如,某站500 kV母线的接地装置51-17仅设置了五防逻辑控制闭锁,在二次系统或五防机发生故障时,将会导致防误闭锁控制条件缺失,进而引起误操作。因此需要对接地装置进行技术改造,将防闭锁电气回路加装在接地侧,具体如下:将5031-1刀闸及5011-1刀闸作为辅联接点串入电气回路中,串入后形成51及52两个联锁接点,联锁接点形成后增加了两个电气闭锁条件,能够使5031-1刀闸、5011-1刀闸、51-17接地装置之间实现相互闭锁,从而预防发生误合事故。
3.开展仿真培训,狠抓人员基本知识培训,提升操作 技能
提升操作技能有助于防范误操作,为了提升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,可以运用仿真培训模式。
首先,应开展倒闸操仿真培训。在倒闸培训中,要求运行人员在规定时间中完成操作指令,确保操作人员在经过培训之后能够规范接受调度指令,并迅速、准确填写好操作票,熟悉信号灯指示、后台信号变化,掌握主变、母线、线路倒闸操作步骤,在发生误操作时能够正确发送信号。
其次,应通过仿真培训增强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。在培训中要重视训练运行人员对于变电事故的准确应对、迅速应对及沉着应对能力,以避免事故扩大。
为提升应对能力,可在培训中细致讲解继电保护、一次设备运行原理,并利用仿真系统模拟三相短路、两相短路、单向接地故障,让运行人员观察仿真系统中的表计变化、灯光变化及信号变化,学会快速判断及果断处理误操作行为。
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学习,在学习中工作,激发员工学习的内生动力,通过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有效结合,查找员工现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短板,重点人员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,以规范化作业为出发点,利用安全活动、预案演练、班前班后会、作业任务观察等班组活动,结合师带徒、人人上讲台、技术问答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,通过反复不断的强化练习,打牢基础,提高技能人员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度,把规范的安全行为槽刻为人员的自觉行为,养成安全行为习惯,形成安全文化。
综上,电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性能源,应通过强化管理变电运行保障供电安全,减少变电系统中潜在的安全运行风险。误操作可增加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风险,要明确误操作产生的原因,根据原因制定及落实防范措施,要及时发现与处理变电运行当中存在的危险操作隐患,避免变电设备及变电系统陷入瘫痪状态,从而有效提升电力工程的变电运行质量、运行效率。
此外,为减少误操作及确保变电系统维持稳定运行与健康运行,还应重视全面提升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、心理素质,同时要做到明确分工、落实责任、量化工作量及有制可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