例如:
1、通过每个小时进行一次数值压缩,即可实现简单的整点报表。
2、如《WINCC完美报表专用版例程》中描述的,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报表,如月报表和年报表,使用每日的压缩归档,可以相当大程度地提高查询速度。
首先,压缩归档的时间间隔,最好使用自定义的定时器,这样可以在调试阶段通过手动设置到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功能测试,而测试完成后交工时,则设置到正常的日或者时。
其次,压缩归档的处理方法,有四种不同的属性设置,应正确选择。属性设置如图所示:
一直以来,被这四种方法搞得很糊涂。而且每次看完帮助以后,很快就遗忘。最近总算清晰地梳理了。压缩归档属性设置这里面一共有3个词汇:计算、复制和删除。
1、计算
不必再言,一定要计算,计算才能得到压缩归档的结果。所以,每个选项里面都有计算。
2、复制
复制是指压缩数据库对待原始数据的态度,是复制过来还是不复制过来。
如果选择复制,则会在压缩数据库中生成两套数据,就是原始数据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,会有一次统计数据行。这一点,在求和统计时特别明显。或许可以用于某种形式的简单报表的数据加统计功能,但前提是,数据的排列时间需要精确可提取,还有,统计数据这一行的时间标签如何能加上统计符号的标记?恐怕只有客户不在乎的情况下才可以。
3、删除
删除是指存放源数据的原数据库,对待原始数据的态度。如果选择了删除,那么在每次进行计算统计之后,系统将删除原数据库中的数据。
如果选择删除,那么曲线趋势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,因而趋势图只能选择用压缩归档来做曲线了。
现在看,恐怕极少的项目会接受。
数据删除,速度可能提高一些?数据存储量无疑是可以大大减少了。但我们现在的硬盘,一般的项目会在乎吗?
弄明白了三个术语的含义,压缩归档处理方法里面的4个选择项分别啥含义,就很明白了。我们一般做项目,没有特殊考虑,还是大部分要选择最简单的“计算”即可。